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以色列承认“误击”:深表遗憾

点击次数:186 发布日期:2025-07-24

炮弹撕裂教堂穹顶的瞬间,正在祈祷的妇女紧紧抱住孩子,鲜血染红了圣经封面。这座承载着加沙20万基督徒精神寄托的圣心堂,在7月17日的爆炸声中成为人间炼狱——3名平民当场死亡,9人重伤,包括4名儿童。更令人发指的是,教堂地下室挤满了躲避战火的500多名流离失所者,弹片穿透混凝土天花板,将临时搭建的床铺撕成碎片。

一、“误击”谎言下的血腥真相

以色列国防军的“初步调查”称,这是“炮弹碎片意外波及”,但现场铁证如山:

- 教堂距离最近的以军阵地仅800米,而以军使用的M109A6自行火炮精度误差不超过50米。若真是“流弹”,为何3枚155毫米炮弹全部集中在教堂主体建筑?

- 目击者拍摄的视频显示,空袭前30分钟,以军无人机曾在教堂上空盘旋17次,进行多角度扫描。这种“精确侦察”与“误击”说法自相矛盾。

- 教堂周边500米内并无哈马斯军事设施,反而是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的物资分发点和临时医疗站。以军所谓“军事目标”纯属无稽之谈。

更讽刺的是,这并非以色列首次“误击”宗教场所。2023年10月,以军空袭加沙圣波菲里乌斯教堂,导致18名基督徒死亡;2024年8月,以军F-15战机因技术故障误炸己方伞兵驻地,造成军官丧生。这种“误击常态化”背后,暴露的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践踏。

二、特朗普电话背后的政治博弈

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紧急致电内塔尼亚胡。白宫新闻秘书卡莱维特透露,通话中特朗普“明确要求以方控制舆论影响”,并“建议将事件定性为技术失误”。这一干预绝非偶然:

- 特朗普正推动“中东和平新计划”,计划在2026年大选前促成以色列与沙特关系正常化。若教堂血案引发阿拉伯世界强烈反弹,将严重破坏其政治议程。

- 美国军工复合体与以色列深度绑定。洛克希德·马丁等企业每年向以军提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武器,若以军行动引发国际制裁,将直接冲击美国经济利益。

- 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持有多家与以色列国防承包商相关的投资基金,其个人利益与以军行动紧密挂钩。这种利益输送链条,让“误击”事件更显蹊跷。

三、国际社会的双重标准之痛

事件引发全球谴责,却呈现出鲜明的阵营分化:

- 西方阵营:欧盟仅呼吁“保持克制”,法国外长科隆纳称“这是悲剧,但需避免局势升级”。这种绥靖态度与2023年谴责俄罗斯“布恰事件”时的强硬形成鲜明对比。

- 阿拉伯世界:埃及召回驻以大使,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罕见表态“以色列正将自己推向文明对立面”。阿拉伯联盟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对以经济制裁方案。

- 国际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出,加沙儿童死亡率已达每天28人,教堂袭击是“对人类良知的公然侮辱”。但安理会因美国阻挠,至今未通过任何实质性决议。

这种双重标准,本质上是强权政治对国际法的践踏。正如国际刑事法院前检察官本苏达所言:“当某些国家可以随意轰炸平民而不受惩罚,国际法就成了一纸空文。”

四、以军“误击”的深层逻辑

以色列的“误击”戏码,实则是精心策划的战略:

1. 心理战:通过“误击”制造恐慌,迫使加沙平民逃离北部,为以军地面进攻腾出空间。自2025年3月恢复军事行动以来,已有超过784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27933人受伤。

2. 资源争夺:加沙北部地下水储量占全地带的70%,以军通过“误击”破坏居民区,为未来控制水资源铺路。这种“以战夺水”策略,与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扩张如出一辙。

3. 国内政治:内塔尼亚胡政府支持率跌至28%,急需通过“强硬行动”转移国内矛盾。此次教堂袭击后,其在右翼政党中的支持率反而上升5个百分点。

以色列的“误击”是技术失误还是蓄意屠杀?如果国际社会持续纵容,加沙的明天将走向何方?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