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承诺没兑现,支持率仍飙81%!普京执政25年,为何民众还是信他

点击次数:146 发布日期:2025-10-08

“承诺没兑现,票却越投越高。”25年前,克里姆林宫的红毯第一次铺上,普京踩着它走进世界镜头。那天没人想到,他会把“20年奇迹”拖成25年长跑,还越跑越稳。

先说车臣。1999年冬天,格罗兹尼的废墟里还飘着火药味,普京一句“把他们按进茅坑淹死”成了全国口头禅。三个月后,俄军撤出,车臣人再没敢在莫斯科地铁放炸弹。老百姓第一次觉得,这个说话带刺的小个子真能止疼。

接着是寡头。2000年春天,别列佐夫斯基还在电视台指点江山,秋天就被迫流亡伦敦。霍多尔科夫斯基多撑了几年,2003年直接在私人飞机上被铐走。全国频道不再被金融大鳄掐脖子,晚间新闻终于能播天气预报。普通人不懂经济,但知道电视不骂人就是进步。

再就是对美国说“不”。2007年慕尼黑安全会议,普京当着北约国防部长们面,一句“单极世界不可接受”把会场冻住。华盛顿智库骂他“冷战思维”,莫斯科出租车司机却把车贴换成“普京是我们的”。那年油价一百美元一桶,超市牛奶没涨价,老太太们排队买面包时都在聊“总算有人替我们出头”。

克里米亚是转折点。2014年3月,黑海舰队士兵没开一枪,半岛就换了国旗。西方媒体炸锅,俄罗斯民调冲到85%。电视里播放塞瓦斯托波尔居民含泪拥抱士兵的画面,连最反战的自由派记者都闭了嘴。不是他们突然爱国,是实在找不到比“不流血回家”更体面的剧本。

制裁来了,卢布跳水。2015年超市进口奶酪断货,家庭主妇学会用国产奶渣做蛋糕。政府把养老金涨了三回,地铁票没涨。民调机构偷偷问“如果明天选举投谁”,七成受访者写同一个姓。

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前线胶着,后方物价却稳得出奇。2024年冬天,莫斯科菜市场鸡蛋标价89卢布一打,比战前贵20卢布。老太太在电视连线里抱怨,三天后超市贴出“限价75卢布”的告示。没人知道怎么做到的,但大家都看见总统在镜头前皱了眉。

外交场更有意思。2025年阿拉斯加峰会,特朗普坐着“野兽”专车来接,普京钻进车门前拍了拍车门说“好车,可惜油耗高”。现场记者愣住,两国网友同时刷起“这俩老头像邻居约钓鱼”。第二天克里姆林宫发照片:普京单膝跪在二战苏军飞行员墓前献花,配文“我们记得”。美国网民第一次没骂“宣传”,反而转发说“这姿势比握手有分量”。

国内政治更微妙。统俄党年年赢选举,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却在杜马投票支持特别军事行动。自由派媒体骂“橡皮图章”,选民只关心“别吵了,天然气费别再涨”。普京不表态,但谁都知道他默许这种“团结”。

最魔幻的是接班人话题。每隔两年,媒体就猜“下一位是谁”,从防长到州长猜个遍。2024年地方选举,统俄党推出个39岁州长,得票率48%。记者问普京怎么看,他耸肩:“我还没退休。”全场大笑,第二天这位州长自己宣布“专注本地事务”。

民调机构2025年4月报告:81%受访者信任总统,其中60岁以上人群占92%。理由五花八门:“打仗没乱”“退休金按时到账”“孙子学校午餐免费”。年轻人理由更简单:“反正别人更差”。

隐患也明显。民族主义越烧越旺,2024年有城市拆除沙俄时期波兰诗人雕像,理由是“不够俄罗斯”。知识分子私下嘀咕“再烧就糊了”,但公开没人敢唱反调。权力交接更是谜,宪法改了又改,最后一句“现任总统任期归零”写进条款,像给未来留了个活扣。

25年过去,俄罗斯人发现:奇迹没出现,但也没崩盘。超市有面包,地铁准点跑,电视里总统还在皱眉听老太太抱怨鸡蛋。

你说这算成功吗?还是只是没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