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遭证监会点名示警后,江苏老板携妻套现7.7亿撤离,一点都不着急

点击次数:164 发布日期:2025-07-10

早不离开,晚不离开,偏偏在遭到证监会点名警示之后,江苏的老板汪坤携妻子套现7.7亿后安然离场。

近日,上市公司线上线下(证券简称即“线上线下”)对外发布公告,实际控制人汪坤、门庆娟夫妇已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公司实际控制人即将迎来变更。

而在此前不久,汪坤刚收到证监会下属江苏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被要求对上市公司针对2022 - 2024年财报开展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一事作出解释。

众所周知,会计差错与财务造假,不过是有意与无意的差别,而且,很多时候,对于这两者的界定是比较模糊的,所以,最稳妥的做法,便是远离是非之地。

从这个层面来讲,离场的想法想必十分迫切,不过,汪氏夫妇却镇定自若,签署了一份相当周全的股权出售协议,将当下利益和长远利益都实现了最大化。

汪氏夫妇的持股比例颇高,总和超过了50%,但鉴于董监高每年有1/4的限售规定,当下实际能够出售的仅有13.32%。

这些持股比例显然不足以掌控公司控制权,于是,汪氏夫妇在转让股权的同时,直接放弃了剩余股份的全部表决权,以此确保接盘方能够成为新的实际控制人。

依据协议,13.32%的股权转让款为4.7亿,不过,汪氏夫妇此次实际到手的资金远不止这些,他们已将未来两年要转让的股权提前敲定。

2026年将再转让9.9%,对应的股份在本次交易获得证监会确认后就会质押给接盘方,接盘方则支付汪氏夫妇2亿保证金。

2027年还要转让6.86%,操作模式相同,先把股权质押给接盘方,接盘方支付汪氏夫妇1亿保证金。

所谓保证金,即若届时接盘方不买,这笔钱也不会退还,也就意味着,汪氏夫妇未来两年要出售的股权实际上已有部分提前到账。

也就是说,汪氏夫妇此次交易能收到的总款项为7.7亿,当下利益得到了充分保障,同时也锁定了接盘方,未来利益也有了着落。

当然,汪氏夫妇的撤离,或许不只是因为遭到证监会点名警示,还与上市公司线上线下逐渐暴露的危机有关。

线上线下主营移动信息服务和数字营销,这两个看似高端的业务,本质上其实就是中介。

所谓移动信息服务,主要业务就是短信业务,即从电信运营商处采购短信资源,再转卖给有需求的企业客户。

数字营销亦是如此,从头部平台采购媒体资源,然后转卖给有需求的广告客户。

当然,并非贬低中介业务,中介业务也有经营出色的,但线上线下的表现实在不尽人意,尤其是上市以来,业绩变脸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这是线上线下的“业绩变脸图”,2021年上市后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朝着亏损的方向一路下滑,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回顾线上线下上市这几年的募资使用情况,更是将汪氏夫妇上市卖公司的真实意图展现得彻彻底底。

线上线下IPO时计划募集资金4.14亿,结果超募了3.3亿,获得近7.5亿现金,按常理,一家追求发展的企业最缺的就是资金,但线上线下似乎找不到资金投向,超募资金大部分都存为了银行大额存单。

实际上,不仅是超募资金,就连计划内的募集资金也未得到合理使用。

根据招股说明书,募集资金原计划用于两个项目,一个是企业通信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另一个是分布式运营网络建设项目,然而从IPO到现在4年过去了,一个项目都未完工。

企业通信管理平台建设项目两次延期,2022年8月首次宣布延期至2024年6月30日,2024年5月又再次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分布式运营网络建设项目同样两次延期,2022年8月首次宣布延期至2023年12月31日,2023年10月又二次延期至2025年6月30日。

在延期过程中,募集资金还被用于购买结构性投资产品,这不禁让人怀疑,这两个募投项目是不是专门为IPO拼凑出来的。

其实,就连汪氏夫妇自己都在股权转让协议的业绩承诺条款中,将线上线下的未来描绘得清清楚楚。

一般来说,实际控制人转让控制权需要对公司未来业绩作出承诺,通常是三年,但汪氏夫妇仅承诺了两年,而且承诺内容也让人心生寒意。

汪氏夫妇承诺2025、2026年营收总和不低于10亿,利润总和不低于2000万。

值得一提的是,线上线下2024年的营收为11.36亿,利润为3046万,也就是说,未来两年的业绩总和还不如2024年一年的业绩。

实际控制人自己都将公司的未来描绘成这般模样,接盘方居然还愿意收购,可见,接盘方看重的肯定不是线上线下的业务。

转让协议中有一个条款值得重点关注。

接盘方接手后会把现有业务逐步下沉至全资子公司,并且在未来三年内可能有剥离计划,而汪氏夫妇承诺在合理价格内收购这部分资产及相关人员。

意思很明显,这是一场“买椟还珠”的戏码,接盘方看中的只是上市公司的壳,短信业务和数字营销,最终是要卖回给汪氏夫妇的。

如果是这样,汪氏夫妇可就赚大了,在A股市场逛荡几年,白赚数亿,然后公司又回到自己手中。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似乎并非坏事,毕竟短信业务和数字营销已经走下坡路,注入新资产正好能让公司重获生机。

不过,接盘方的过往经历也颇为曲折。

有一点可以确定,接盘方比现在的线上线下名气更大,号称电子元器件分销龙头,年营收70多亿,其子公司在中国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中能排到第七名。

只是,该企业曾多次冲击资本市场均以失败告终。

2016、2017年两次借壳失败,2024年曾自行申请IPO,但中途主动撤回申请,如今再次借壳,终于如愿以偿。

当然,对于汪氏夫妇而言,这一切都不重要了,未来或许只剩一件事,那就是卖卖卖。

汪氏夫妇提前锁定29.99%的股权后,仍有23%的股权可供出售,如果按照当前价格,至少还能卖8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