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联盟终于要对国资资本说不了,下赛季外援注册政策已重新调整
CBA联盟终于要对“砸钱买外援”的玩法动真格了,下赛季外援注册政策正式调整。根据刚出炉的《管理规定》,外籍球员注册期内俱乐部还能同时报4个外援,但有个硬杠杠——整个注册期里,一个队最多只能给8个人次的外援上过场。啥意思?以前那些“今天签个欧美大牌,明天换个省钱的外援,反正规则没限制”的骚操作,以后玩不转了。这规矩一立,至少让联赛少了点“金钱开道”的不公平,多了点“按规矩来”的踏实感。
打个比方,要是某队这赛季想换3个外援,那最多只能再用5个新人补上,加起来不超过8人次。这么做的好处挺实在——以前那些财大气粗的俱乐部靠砸钱“换外援刷战绩”的优势被砍了,小俱乐部也能用相对稳定的外援阵容跟他们拼,对联赛整体公平性是个提升。
不过话说回来,大家最头疼的“外援挤占国内球员空间”问题,好像还没彻底解决。过去几个赛季,有些球队外援上场时间比国内主力还长,甚至一场比赛打满40分钟,年轻球员根本没机会摸球。这哪是培养新人?分明是把球场当外援的个人秀场。
这次调整虽然限制了外援人次,但没直接卡上场时间,这会不会留漏洞?比如说,要是某队把8人次全用在一个“外援战神”身上,他一个赛季打满所有比赛,那国内球员还是只能坐冷板凳。所以关键还得看联盟后续怎么盯着——能不能再出个细则,规定外援每场上场时间?或者强制要求国内球员最低出场时长?
其实球迷们要的不复杂,就希望联赛能真正成为国内球员成长的舞台。外援是来帮忙“传帮带”的,不是来“抢饭碗”的。要是年轻球员总没机会上场练手,那中国篮球的后备力量啥时候能起来?总不能指望外援带着打一辈子吧?
就说上赛季,某支传统强队外援场均打38分钟,队里几个年轻后卫场均上场时间加起来不到20分钟。结果赛季结束,外援拿了个人奖项,年轻球员却连国家队选拔赛都没进。这事儿搁谁心里不堵得慌?
政策调整是好的开始,但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得看联盟怎么落实。要是只卡人次不卡时间,那新规可能就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笑话。毕竟对俱乐部来说,花大价钱请外援就是为了让他在场上“解决问题”,要是时间不够,谁还愿意花那份钱?
说到底,联赛是咱中国球员的联赛,外援再强也是“外人”。只有给国内球员更多机会,让他们在实战中摔打成长,中国篮球才有未来。这次新规能不能迈出这关键一步,咱们不妨搬好小板凳,等着瞧。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热点资讯/a>
- 2025WTT美国大满贯开赛波折不断,雨果无缘参赛,简陋场馆
- 190期3D形态观察:0路缺席极值与奇偶转换关联验证
- 宫帅沉默,输日本也不召回李梦,奥运会女篮怎么办
- 深圳户口在哪办理
- 2换1,刘传兴交易或曝光,辽篮或交易崔永熙,张镇麟官宣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