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胎砸窗,欧洲华人导游内战升级!猎杀目标:讲普通话的同胞
南法华人导游圈,正在玩一场“狩猎游戏”。
猎物,是那些从国内空降、讲着普通话的同行。猎手,则是盘踞当地、自诩“正规军”的另一批华人。
这不是商战,是械斗。
一个叫Simon的捷克华人车队老板,最近接连三辆车遭了殃。扎胎、划车身、砸后备箱,手法专业,目标明确。他很清楚是谁干的——一个由当地华人导游组成的团伙,定期集资,购买螺丝刀、注射器、喷漆,专门对非本地牌照的华人车辆下手。
他们的行动逻辑很简单:跟踪、踩点、破坏。让游客的车在半路抛锚,然后“紧急救援”的生意就来了。当然,救援费远超市场价,去的餐厅、商店也都是他们指定的。
一场精心设计的围猎,把游客和新来的司导一起,变成了待宰的羔羊。
这盘棋的背后,是一场关乎生存的血腥价格战。
你可能以为,在欧洲做一名华人司导,开着奔驰商务车,很风光。但现实是,他们快被逼死了。
一辆合规的九座奔驰商务车,连带意大利的运营证,成本接近200万人民币。而从国内来的“空降兵”呢?他们用旅游签证入境,在当地租车,一辆二手车成本也就20多万。
成本差了将近十倍。
正规军要负担高昂的保险、车损、油费、人工。一个维也纳的华人导游说,一天收费300到400欧元是保本线。可那些通过国内平台接单的黑车司导,租车一天只要80欧元,他们敢把价格压到280欧,甚至更低。
这是典型的降维打击。正规军的“规”,在赤裸裸的低价面前,一文不值。当饭碗被砸,体面也就荡然无存,猎杀游戏便拉开了序幕。
现在再回头看那起著名的“比萨斜塔盗窃案”,是不是有了新的味道?
一车中国游客,下车吃饭20分钟,回来发现价值几十万的行李、护照、奢侈品被洗劫一空。当初所有人都以为,这是欧洲治安恶化的又一例证。
但现在看来,水深得很。当华人之间的互害升级到有组织、有预谋的破坏,谁能保证,某些“一锅端”的劫案,背后没有同胞的影子?
游客以为自己是来欣赏风景的,却没想过可能成了两个华人利益集团火并的炮灰。
最讽刺的是什么?
是当华人在欧洲上演“内战”时,印度人、日本人正在抱团做大。
在伦敦,印度人开餐馆、搞旅行社,都有自己的协会。新来的移民,老前辈会教你怎么做生意,怎么守规矩,绝不允许恶意降价搞乱市场。在日本,旅游公司会联合起来,集体跟酒店、景点谈判,用规模优势拿到最低价,然后利益均沾。
他们把蛋糕越做越大,大家都有钱赚。
而我们呢?台湾学者柏杨那句话,至今听来依然刺耳:“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就成了一条虫。”
这种内斗的基因,似乎刻在骨子里。从三家分晋,到岳飞屈死风波亭,自己人整自己人的戏码,上演了千年。到了海外,更是被放大。不同省份、不同时期移民的华人,各自拉帮结派,泾渭分明,甚至互为仇雠。
东南亚数千万华人,听起来是一股庞大的力量,但实际上,他们早已分化成无数个互不统属的山头。很多人甚至都不会说华语,更不承认自己的华人身份。
这和当年下南洋的老华侨,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
那时候,谁家商铺进货缺钱,邻里都会帮衬;谁家孩子上学困难,大家会一起凑份子。靠着这种原始的团结,华人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
怎么到了今天,经济好了,工具先进了,反而开始用螺丝刀和注射器对付自己人了?
那些“空降兵”只图眼前利益,用低价冲垮市场,不管行业的死活。而那些“正规军”,则用更原始的暴力手段反击,把整个华人旅游圈的名声彻底搞臭。
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在为生存而战,却没意识到,他们的战场,是所有海外华人共同的家园。
当“在国外别信讲普通话的”从一句调侃变成欧洲旅游的潜规则时,这场内战,就没有赢家。
热点资讯/a>
- 2025WTT美国大满贯开赛波折不断,雨果无缘参赛,简陋场馆
- 190期3D形态观察:0路缺席极值与奇偶转换关联验证
- 宫帅沉默,输日本也不召回李梦,奥运会女篮怎么办
- 深圳户口在哪办理
- 2换1,刘传兴交易或曝光,辽篮或交易崔永熙,张镇麟官宣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