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PK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谁的综合实力更强
学地质,有弊更有利
长期一段时间以来,农林水地矿油类的院校和专业,不大受考生和家长们的欢迎。比如地质类专业的毕业生,有一些会从事地质勘查与矿产开发的工作。说句实在话,地质勘查与矿产开发确实比较辛苦。
地质勘查的核心是 “跑野外”,项目地点多在山区、荒漠、戈壁、高原、丛林等偏远地区,甚至是无人区。野外营地通常简陋,可能是临时搭建的帐篷、板房,甚至直接住在老乡家或废弃矿洞附近,水电供应不稳定,洗澡、洗衣等基本生活需求难以保障。除此之外,野外工作需要携带地质锤、罗盘、GPS、样品袋等工具,在崎岖地形中徒步数小时甚至数十公里,遇到陡坡、悬崖时,还需借助绳索攀爬,体力消耗极大。有时候为赶工期或利用有利天气,往往 “早出晚归”,每天工作 10-12 小时,周末和节假日也可能无休。
尽管工作艰苦,仍然有不少人选择坚守这个职业,因为这份工作也有独特的价值和吸引力,比如参与大型矿产勘查项目(如发现新矿种、探明大型矿床),或为国家资源安全提供支撑,能带来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有机会深入人迹罕至的自然区域,见证壮丽的地质景观(如峡谷、冰川、火山),这是城市工作难以获得的体验;地质勘查属于国家战略需求领域,就业稳定性较高,且经验越丰富越受重视,薪资待遇(尤其是野外补贴)也相对可观。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也有不少的考生和家长愿意报考地质类的大学。初步统计,我国带有“地质大学”字样的本科大学不多,貌似只有3所,分别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北地质大学。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啊。正是因为地质大学比较少,选择地质大学这个赛道,说不定将来的就业通道拥挤程度并不大呢。
两所中国地质大学的那些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这两所大学除了括号内的备注不一样,都是中国地质大学。从名字上来看,感觉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
细心的网友可能会发现这两所大学的校徽也是高度相似的,都有一个地球的图案,都有一把地质锤,都有一个罗盘指针,代表着传统地质工作者所使用代表性的工具。
中国地质大学源于北京地质学院,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北京八大学院之一。在1969年的时候,由于国际形势突然变得很紧张,为了避免高校遭受可能出现的战火破坏,国家决定将部分高校迁出北京,进行临时性战备疏散。这是基于战备需求做出的应急安排。八大学院之中与北京地质学院同时迁出京外的还有北京石油学院、北京矿业学院等。
北京地质学院迁往哪里呢?首要的一个原则是南迁到大三线地区。看到这里,估计有网友会问:什么是大三线呢?当时以国家安全为导向,划分了“三线” :一线为前沿防御,二线为缓冲支援,大三线为战略纵深后方。大三线的特点是远离边境和沿海,地形多为山地、盆地,具备天然防御优势,是全国战备的核心后方基地。鉴于此考虑,当时北京地质学院派人到陕西、江西、甘肃、湖南、湖北等地调查选址,由于有些省份不属于大三线地区,就被否定了。最后确定湖北省就是北京地质学院的落脚点,迁过去以后就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最早在湖北江陵,后来搬到了武汉,又变成了武汉地质学院。
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远在湖北的地质学院,开始怀念北京地质学院的时光,于是就在原北京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为以后地质大学的分家单过埋下了伏笔。
时间到了1987年,武汉地质大学与北京的研究生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地质矿产部北京地质管理干部学院、武汉地质科技管理干部学院联合组成了中国地质大学。总部设在武汉,北京设立分校区。此时的中国地质大学隶属于地质矿产部,后来先后隶属于国土资源部、教育部。
在2005年的时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两个校区正式分家了,分别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各自独立办学,共享中国地质大学的无形资产和校友资源。从这一点来看,这两所地质大学真像一对亲兄弟一样。
兄弟俩分家后,分别过得怎么样呢
当时分家的时候,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武汉部分应该分得的“家产”更多一些,毕竟北京地质大学搬离北京的时候,所有家当都带到了湖北。并且武汉部分还是中国地质大学的总部。按照这个逻辑推理的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该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日子更滋润一些。事实是否如此呢?不要急,慢慢往下看。
1、两所地质大学毕业生的薪酬情况
日子是否滋润,从毕业生的薪酬高低也能反映出来。在网上,中国薪酬网发布的《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的人气比较高,说明这份排行榜还是得到不少网友认可的。
在这份排行榜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是9172元,排在第89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没有上榜,很遗憾。但是网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生收入并不低,该校毕业生平均月薪超过了12000 元。呵呵,或许是因为统计口径的差别造成的吧。
2、两所地质大学办学实力的比较
(1)从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数量来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2)从学科建设来看:第4轮学科评估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有29个学科上榜,其中A+学科有两个,分别是地质 A+、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A+。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也 有29个学科上榜,其中A+学科也有两个,也是地质 A+、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A+。呵呵,2005年分家单过的,2016年第4轮学科评估,评估结果都是一样的。不仅如此,两所地质大学的双一流学科也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这充分说明了兄弟情深啊!
(3)从王牌专业的情况看:校友会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评估结果是,有4个专业评为中国六星级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8个专业评为中国五星级专业,14个专业评为中国四星级专业。其中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土地整治工程在全国排名第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1个专业评为中国八星级专业(地质学),2个专业评为中国七星级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地质工程),2个专业评为中国六星级专业(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地球物理学),6个专业评为中国五星级专业,29个专业评为中国四星级专业。其中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 、地质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在全国排名第一。
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有5个专业被评为A+(智能地球探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土地整治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6个专业被评为A,其中智能地球探测在全国排在第1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8个专业被评为A+(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地质学、地理空间信息工程)、22个专业被评为A,其中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在全国排在第1名。
从学科建设来看,兄弟两个难分伯仲,旗鼓相当,但是从专业建设来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优势很明显。
(4)从排名机构给出的位次看。US世界排行榜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排在第211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排在第211名;校友会排行榜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排在第79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排在第107名;软科大学排行榜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排在第54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排在第75名。
综上所述,从办学实力来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实力更强一些。那么,问题来了,考生是不是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喜欢呢?
兄弟俩谁更讨人喜欢呢?
都是中国地质大学,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武汉,哪所大学更受考生喜欢呢?本文以全国高考大省之一的山东省作为样本,看看这两所大学2024年在山东省的录取数据情况。
1、各录取分数段上的专业分布情况
录取分数线超出610分的专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有7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0个。
录取分数线超出600分的专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有15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5个。
录取分数线超出590分的专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有34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22个。
无需再进行比较了,考生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报考的热度更高。一是北京作为首都,拥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二是北京校区的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就业比例更高,且薪资水平更具竞争力。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录取数据分析
(1)报考热度最高的10个专业分别是:法学616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16分、软件工程614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14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613分、电子信息工程612分、人工智能610分、数学与应用数学609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606分、数据计算及应用604分。
(2)报考热度最低的5个专业分别是:海洋资源与环境586分、地质类586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586分、地质学类585分、环境生态工程583分、宝石及材料工艺学574分、土木工程571分。
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录取数据分析
(1)报考热度最高的10个专业分别是:法学609分、计算机类609分、电子信息类607分、电子信息类(未来技术学院)606分、自动化类602分、地质学类(国家拔尖计划,国家理科基地班)599分、数学类599分、机械类598分、经济学类598分、地质学类(菁英班)597分。
(2)报考热度最低的5个专业分别是:宝石及材料工艺学580分、应急管理580分、土木类573分、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与整治)572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564分。
松子老师有话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虽同根同源,但自 2005 年独立办学后,两校在学科布局、地域资源、校园环境等方面形成了差异化特色。那么,对考生来说,如何进行选择呢?
从职业规划分析,如果计划进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国家机关,或从事国际地质合作研究,选择北京校区;倾向于参与长江经济带、页岩气开发等区域项目,优先武汉校区。
从分数精准匹配来看,590 分以上考生可重点考虑北京校区的地质学类(国家拔尖计划)、地质工程等专业;570-590 分区间考生可锁定武汉校区的地质学(菁英班)、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特色专业。
如果看重实习便利性和国际视野,北京校区的地缘优势不可替代;如果追求更宽松的学术氛围和优美的校园环境,武汉校区的山水校园更具吸引力。
总之,两校均为地质领域的 "国家队",考生需结合自身职业愿景、分数定位和生活偏好综合考量,方能做出最优选择。
热点资讯/a>
- 2025WTT美国大满贯开赛波折不断,雨果无缘参赛,简陋场馆
- 190期3D形态观察:0路缺席极值与奇偶转换关联验证
- 宫帅沉默,输日本也不召回李梦,奥运会女篮怎么办
- 深圳户口在哪办理
- 2换1,刘传兴交易或曝光,辽篮或交易崔永熙,张镇麟官宣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