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女权主义,为何要不得?

点击次数:108 发布日期:2025-08-19

女权主义,为何要不得?

这个问题本身就藏着一个危险的陷阱——将“女权主义”与“要不得”直接捆绑,仿佛追求性别平等的诉求从根上就是错误的。事实上,真正的女权主义,即争取女性与男性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平等权利的思想,不仅“要得”,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但现在被大众诟病、让人觉得“要不得”的,根本不是女权主义本身,而是那些被异化、被扭曲、被别有用心者利用的“伪女权”。它们披着女权的外衣,行的却是制造对立、收割流量、撕裂社会之实,这才是真正“要不得”的毒瘤。

一、被异化的“女权”:从“平权”到“特权”的堕落

真正的女权主义,核心是“平等”——反对“女性天生不如男性”的偏见,拒绝“女性必须依附男性”的规训,争取“女性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就像波伏瓦在《第二性》中所说:“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女权主义要打破的,正是这种强加于女性的“塑造”。

但现在网络上盛行的“伪女权”,早已背离了这个核心。它们把“平等”偷换成“特权”:要求男性无条件买单,却声称“女性赚钱也不容易”;要求职场对女性特殊照顾,却拒绝承担与男性同等的责任;甚至将“女性优先”异化为“女性至上”,把男性视为“压迫者”和“提款机”。某社交平台上的“女权博主”公然宣称:“男人给女人花钱是天经地义,不愿意就是歧视女性。”这种逻辑,与其说是争取平等,不如说是在延续“女性是需要被供养的弱者”这一腐朽观念,只不过把“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索取”。

更扭曲的是“受害者叙事”的滥用。真正的女权主义会关注职场性别歧视、家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切实存在的问题,但伪女权却把生活中所有矛盾都归咎于“男性压迫”:被上司批评是“性别歧视”,被朋友误解是“男性思维狭隘”,甚至连自己做错事都能归因于“社会对女性的规训导致抗压能力弱”。这种将一切问题简化为“性别对立”的思维,本质是一种思想上的懒惰——它不需要理性分析,只需要找一个“替罪羊”,却在无形中放大了两性之间的猜忌与仇恨。

二、流量时代的“女权生意”:用对立收割,以撕裂牟利

那些让人觉得“要不得”的“女权”,早已成了一门流量生意。在算法主导的传播逻辑里,极端言论比理性讨论更吸睛,对立冲突比和解共生更易变现。于是,一批“伪女权博主”应运而生,她们深谙“骂男人=涨粉”“制造焦虑=变现”的套路,把女权变成了收割情绪的镰刀。

她们的操作手法堪称标准化:先截取一段断章取义的视频(比如男性吐槽妻子的片段),再配上煽动性文案(“看看,这就是男人的真面目”),最后引导评论区对男性群体进行集体讨伐。更恶劣的是“制造虚假痛点”:编造“女性在职场被潜规则”的假故事,PS“男性家暴”的伪图片,甚至故意曲解政策(比如把“产假延长”解读为“企业将更不愿招女性”),目的就是挑动女性的恐惧与愤怒。

这些“女权生意”的受益者,从来不是普通女性。博主们靠骂男人涨粉后,接推广、卖课程(“教你如何拿捏男人”“女性独立必看的10本书”),赚得盆满钵满;平台靠性别对立的内容提升日活,股价一路上涨;而普通女性,却在这种持续的煽动中变得越来越焦虑——觉得身边全是“潜在的压迫者”,觉得自己的失败全是“性别歧视的错”,最终在现实生活中变得敏感、对立,反而失去了正常社交和工作的能力。

更讽刺的是,这些“伪女权”往往对真正的女性困境视而不见。她们不会为农村女童失学发声,因为那“不够刺激”;不会关注职场妈妈的背奶困境,因为那“不够吸睛”;不会呼吁完善反家暴法,因为那“变现太慢”。她们只关心“什么话题能让女性骂起来”,因为骂声就是流量,流量就是金钱。这种被资本异化的“女权”,早已成了伤害女性的利器。

三、性别对立的代价:没有赢家的内耗

伪女权最可怕的危害,是将两性关系拖入“零和博弈”的泥潭——仿佛女性的进步必须以男性的损失为代价,男性的权益保障就是对女性的压迫。这种思维一旦蔓延,最终只会导致整个社会陷入无意义的内耗。

在职场中,它表现为“性别互相猜忌”:女性获得晋升,会被揣测“靠关系”;男性支持女权,会被嘲讽“讨好女性”;企业制定性别平等政策,会被双方同时指责“偏袒对方”。某互联网公司的HR曾无奈表示:“现在招个员工,既要考虑女性求职者会不会觉得‘岗位设置歧视女性’,又要担心男性员工抱怨‘公司搞女性特殊化’,精力全耗在这些内斗上了。”

在家庭中,它表现为“情感壁垒加厚”:夫妻之间算计较劲,“你没给我买礼物就是不尊重女性”“你让我做家务就是压迫男性”;情侣之间信任崩塌,“他不想生孩子就是怕承担责任”“她想丁克就是被女权洗脑”。某婚恋平台的数据显示,2024年因“性别观念冲突”导致分手的情侣占比达43%,比五年前翻了一倍。

在社会层面,它让“真正的性别平等”更难推进。当人们一提“女权”就联想到“骂男人”“搞特殊”,那些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农村女性土地权益保障、女性在STEM领域的参与率低、男性在育儿和家务中的缺位等——反而被淹没在争吵中。就像医生本该专注治病,却被卷入“中医西医哪个更有用”的骂战,最终耽误的是真正的病人。

四、真正的女权主义:为所有人的自由而战

真正的女权主义,从来不是“反男权”,而是“反特权”;不是“女性要压倒男性”,而是“所有人都能摆脱性别标签的束缚”。它反对“女性必须温柔贤淑”,也反对“男性必须坚强隐忍”;它争取女性的职场平等,也支持男性的育儿假权益;它为被家暴的女性发声,也为被诬告的男性辩护。

就像上世纪女权运动先驱们所追求的,不是让女性“像男人一样生活”,而是让女性“可以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可以选择事业,也可以选择家庭,可以选择单身,也可以选择婚姻,而不必被贴上“女强人”“剩女”“家庭主妇没价值”之类的标签。同样,这种自由也适用于男性:可以选择当“家庭主夫”,可以表达脆弱,可以追求“不那么阳刚”的爱好,而不必被嘲笑“不像个男人”。

真正的性别平等,是“共赢”而非“对抗”。当女性不再被视为“附属品”,男性也会从“必须成功”的枷锁中解脱;当家庭责任由双方共同承担,夫妻关系才能更平等和谐;当社会不再用性别给人贴标签,每个人的潜力才能真正释放。就像森林里,不同的树木自由生长,才能形成最茂盛的生态,而不是某一种树要压倒另一种树。

结语:警惕“伪女权”,拥抱真平等

让人“要不得”的,从来不是争取平等的女权主义,而是那些借女权之名行分裂之实的伪女权,是那些把性别对立当生意的流量贩子,是那些用极端言论代替理性思考的情绪绑架者。

我们反对的,不是“女性要权利”,而是“女性要特权”;不是“批判性别歧视”,而是“制造性别仇恨”;不是“为女性发声”,而是“借女性牟利”。

真正的女权主义,是照亮文明的光,它让女性摆脱束缚,也让男性获得解放,最终让整个社会更公平、更包容。而那些被异化的“伪女权”,不过是光下的阴影,看似喧嚣,终将被真正的平等之光驱散。

所以,别问“女权主义为何要不得”,而要问“如何让真正的女权主义落地生根”——因为它不仅“要得”,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该珍视的文明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