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军火堆积如山,支援志愿军时,为何未提供AK47?
你知道吗?朝鲜战争那会儿,中国志愿军在前线跟美军拼得头破血流,苏联老大哥送来了一堆装备,坦克、飞机啥都有,可偏偏缺了那把后来火遍全球的AK47!这事儿听起来咋就这么“离谱”呢?今天咱就来聊聊,这背后到底藏着啥故事,苏联为啥“藏着掖着”,志愿军又是咋靠自己硬撑下来的。
说起朝鲜战争,那真是“刀尖上跳舞”。1950年,战争刚爆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面对的是美军那帮装备到牙齿的家伙。他们的M1步枪能半自动开火,火力跟机关枪似的,而咱们的战士手里多是解放战争缴获的杂牌枪,弹药还不统一,经常打着打着就得“省着点用”。那场面,别提多憋屈了!我咋看咋觉得心酸,志愿军真是凭着一股子硬气在死扛啊。幸好,苏联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伸了把手。他们二战刚打完,仓库里堆满了“老家底”,啥莫辛纳甘步枪、波波莎冲锋枪,弹药更是多得像小山似的。从1950年底开始,这些装备通过火车运到边境,志愿军接到手,战斗力立马上了个台阶。说白了,苏联这波援助就是“及时雨”,没它,志愿军怕是要吃更多苦头。
问题来了。苏联仓库里啥都有,为啥偏偏不给那把AK47呢?要知道,这枪可是后来的“步枪之王”,咋就这么“高冷”呢?咱得先聊聊这枪的来头。AK47是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这老爷子设计的,二战时他受伤住院,脑子里就琢磨着要搞一把既耐用又好使的枪。1947年,这枪定型了,射速快、皮实耐操,连泥里滚一圈都能打,简直是战场神器。可为啥没给志愿军?一来,苏联那时候产量低得可怜,工艺没跟上,自己部队都没换装齐,哪有余粮分给别人?二来,冷战那会儿,苏联把AK47当“宝贝疙瘩”,生怕技术泄露给美军,战场上丢一把枪都能被敌人研究个底朝天。苏联宁可给老式装备,也不肯拿AK47冒险。说句实话,我觉得这事儿吧,苏联有自己的小九九,援助是真心,但也留了一手。
那苏联到底给了啥“硬货”呢?别看没AK47,其他装备可不含糊。比如米格-15战机,那可是当时天空中的“霸主”。1950年11月,苏联在鸭绿江边建了秘密基地,派飞行员轮战支援,米格-15跟美军的F-86干架,交换比能到2:1,硬是把美军炸得不敢随便飞。坦克方面,T-34也来了不少,1950年到1951年,苏联送了几百辆,这“铁疙瘩”在清川江战役里帮志愿军撕开了美军防线,功不可没。志愿军拿到这些装备,愣是把山地战打得风生水起,夜战、近身搏杀,硬生生把美军拖进泥潭。我得说,志愿军这股子韧劲,真不是装备好不好能决定的,装备再差,战术对了也能“以小博大”。
装备老旧也有老旧的麻烦。志愿军用波波莎冲锋枪近战是猛,可射程短,换弹也慢,经常得靠人海战术补火力。AK47要是来了,火力持续性肯定不一样,可惜它“姗姗来迟”。战争结束后,中国没坐等苏联“开恩”,而是自己撸起袖子干。1953年,咱开始研究AK47样枪,工程师们测尺寸、改设计,1956年,56式突击步枪横空出世,折叠刺刀、枪托更适合中国兵,性能不输原版。志愿军从朝鲜战场带回的经验也派上大用场,比如咋在山地和寒冬里用枪,56式都考虑到了。这事儿让我特感慨,俗话说“靠人不如靠己”,苏联不给,咱就自己造,这不也挺香?
再多说两句,咱还得听听专家咋看。军事历史学家张海鹏曾分析,苏联在朝鲜战争中的援助策略,其实是地缘政治的博弈。他们既想帮中国稳住阵脚,又不想让中国军力太强,保持自己老大哥的地位。数据也挺说明问题,苏联从1950到1953年,援助了价值约20亿卢布的装备,光步兵武器就够装备几十个师,可新式步枪愣是没影儿。这说明啥?苏联援助是“挑着给”,清库存、控技术,两不误。我觉得吧,这事儿没啥好埋怨的,冷战那会儿,大家都得算计着来,苏联有自己的顾虑,咱也得理解。
聊聊这事儿给咱的启发。历史告诉咱,关键时候还得靠自己,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志愿军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值得咱学一辈子!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热点资讯/a>
- 武汉三镇迎战成都蓉城,邓卓翔与徐正源对决,球迷期待精彩翻盘
- 哈森和杜崽发生冲突,代哥强势介入:杜崽,你敢动一下哈僧试试?
- 缅甸东枝街头“人人自危”!当局每天设卡检查,这些全要查!
- 家逸电竞椅哪款比较好,找到适合你的完美搭档
- 中国军事崛起引关注,电子战飞机亮相震撼,展现强大科技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