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山姆买烤鸡被嘲太穷酸”:中产歧视链,炸出了多少爱装的人
事件起因
相信大家对山姆会员店都不陌生。这是一家外资连锁超市,采取会员制,办卡才能进去购物。
里面商品大多是大包装,价格也往往比普通超市要高一些。
前几天,一则“逛山姆买烤鸡被笑穷酸”的帖子冲上热搜,引爆网络舆论,也让不少爱装的人浮出水面。
事情是这样的:
广州一女子表示,她基本每周会去山姆两三次,每次都会买很多东西。
但最近,她发现了一个“规律”:凡是去山姆买烤鸡的,多半是社会底层人群,生活条件一般。
她身边的同事,如果是车间里月薪四五千的工人,常会去买烤鸡;
但月薪八千到一万三的部门员工,基本不会去买。
至于销售部门,动辄月入两三万,更是不屑于买这种东西。
作为一个自认“中产”的人,她自然也不会去消费这种低价商品。
在她眼里,烤鸡是山姆里最廉价的食品,完全不配她的消费层级。
因此,她还公开讥讽:那些人花260元办会员卡,就为了买只烤鸡,简直寒酸。
网友的反击
对此,网友们纷纷回怼:
“买只烤鸡怎么了?办会员卡也不会让人破产,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过日子,没毛病啊。”
“这就是典型的俯视感,意思是穷人不能吃烤鸡,穷人不该逛超市,只能啃糠咽菜?”
“我的钱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谁给你资格指手画脚?优越感从哪儿来的?”
其实,她骨子里的逻辑就是:在工厂上班的就是穷人,穷人就该过得拮据,这样才符合她的偏见。
可问题是,一只烤鸡能说明什么?消费自由,本就是普通人改善生活的小确幸,不伤害别人,也不欠谁解释。
正如孟非所说:
“优越感从来不是因为美貌、财富、地位,而是源于缺少见识与同情心。”
这句话很对。
优越感的另一面
不久前,网上流传一个视频:
博主在山姆随手挑了些自己爱吃的东西。
她突然想起,过年时有同学晒过在山姆买瑞士卷和蛋糕的照片。
当时她心里满是鄙夷,觉得普通人买点东西还要炫耀,简直可笑。
于是,她录了视频配文:
“有人一年去一次山姆就要发朋友圈装日常,其实不过是个超市。我只是在买日用品而已。”
类似的优越感还有很多:
有人嘲笑打工人天天晒星巴克,觉得喝这种连锁咖啡不值一提;
还有博主说,即便你戴着梵克雅宝,背着名牌包,但如果是攒钱买的,也衬托不出优雅,而中产的同款却是VIP专柜货。
对此,网友犀利回击:
“这个世界,总有人提醒你,你很穷,连同款都没资格。”
“中产鄙视链”的荒谬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荒唐现象:
喝美式的看不起喝奶茶的;喝星巴克的看不起喝瑞幸的;
坐飞机的鄙视坐高铁的,坐高铁的又看不起坐火车的;
背爱马仕的瞧不起背香奈儿的,背香奈儿的又看不起背LV的……
这种鄙视链层层递进,仿佛谁都能踩别人一脚。
但实际上,瞧不起别人并不会让自己更高贵。
梁仲春在《伪装者》中说过:
“任何人都可能有出息,不要小瞧你身边的普通人。”
做人,要永远记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今天你看不起环卫工人,明天他的孩子可能成为你孩子的上司;今天你嘲笑卖菜的,或许以后他成了连锁超市老板。
人生沉浮不定,世界一直在变,没有谁能永远高高在上。
真正的高贵
为什么越优秀的人,反而越谦虚?
因为他们见识过更广阔的世界,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懂得收敛锋芒。
正如那句话:
“一个人的修养,不在于如何对待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而在于如何对待比自己身份低的人。”
所以,真正的高贵不在于财富与地位,而在于品格与涵养。
做人,别把优越感当成资本。
生而为人,本就不易。愿我们都能学会尊重每一个比自己地位低的人。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共勉!
热点资讯/a>
- 不用再导入WA了!暴雪大改魔兽内置技能监控,可以听着语音搓技
- 深圳跨境物流直送马来西亚COD小包一件代发体验
- 沪指3400点附近:比空仓更难受,是满仓踏空!股民看完就透彻
- 退休党员党费缴纳新规全解:一分钱也别多交,线上缴费真香!
- 这次更新,对SP貂蝉、刘备的增强-比较大,最好功能是-按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