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火炬行动”——美英盟军的北非登陆战役

点击次数:162 发布日期:2025-08-25

1942年11月,美英盟军在法属北非的卡萨布兰卡、阿尔及尔和奥兰实施了登陆战役,代号“火炬行动”。这是美国于1941年底参战后,美英两军在欧洲南部外围进行的一次联合作战。这场战役有一个特点——作战对象是原盟友法国的军队。那么,法军对美英盟军登陆进行抵抗了吗?

01/

登陆地点——法国,还是北非?

纳粹德国自1939年9月入侵波兰以来,以风卷残云之势征服了包括法国在内的几乎所有西欧国家,剩下的只有隔英吉利海峡相望的英国。希特勒制定了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但因其海军无法与英国皇家海军相抗衡,便企图通过空军的猛烈轰炸迫使英国屈服。但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军的企图受挫。1940年9月17日,希特勒宣布搁置“海狮计划”,把兵锋转向东线,集中精力准备入侵苏联。

此时,英国在埃及集结部队,准备击败北非的轴心国军队,以便控制地中海。1940年,意大利企图扩大北非殖民地的企图被英军挫败。1941年2月,希特勒派隆美尔率领一支军队支援意大利,于1941年2月抵达北非东部,开始与英军展开争夺。

1941年6月,德国全面入侵苏联。同年底,日军偷袭珍珠港,把一直持观望态度的美国拖入战争。美国的参战令英国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丘吉尔首相飞赴华盛顿,同罗斯福总统商讨两国联合作战计划。

1942年10月23日到11月4日,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与隆美尔指挥的德意联军在埃及进行了一场关键战役——阿拉曼战役,英军取得了胜利。

美英两国开始进行磋商:如何在欧洲战场上进行联合作战?第一场战役的地点定在哪里?

丘吉尔极力向罗斯福说明进军地中海的重要性,强调北非的重要战略地位。然而,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等美国将领们认为,盟军应当尽早占领法国,最好能在1943年就在法国德占区实施登陆。英军高层则认为,此类行动将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坚持主张应先在北非登陆,夺取地中海的制海权,为1943年解放欧洲南部做准备。

经过反复协商,美英高层判断,盟军在1943年在法国打一场登陆战役的条件还不成熟。英国成功说服美国于1942—1943年在地中海地区发动军事行动,给德国造成一定的压力,等到条件成熟了再打响法国登陆战役。

另一方面,苏联在1942年夏不断对西方盟国施加压力,要求其尽快在欧洲展开军事行动、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苏军抵抗德军的巨大压力。

罗斯福总统和美国将领们最终采纳英国的意见,决定于1942年秋季与英军一起在法属北非实施登陆战役,代号“火炬行动”(Operation Torch)。

法属北非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火炬行动”的目的在于,夺取北非中西部的战略要地,从南翼威胁德国和意大利,并从后方打击盘踞在北非东部的德意联军。

02/

盟军加紧军事准备,法军的地位非常微妙

盟军的北非登陆战役,由美国陆军中将艾森豪威尔任总指挥,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任海军总司令。此次战役,美英盟军将在法属北非的卡萨布兰卡、奥兰、阿尔及尔三个区域实施登陆。

此次战役的敌方是维希法国军队,这支法军会坚决抵抗美英盟军吗?

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英法盟军曾并肩作战,被德军从比利时境内一直追赶到了法国的海滩。在法国战败停战之前,英军通过“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撤走了陆军部队。法国向德国投降之后,英国皇家海军为了避免法国舰队落入德军之手,实施了“弩炮行动”,消灭了停泊在法属米尔斯克比尔港的法国舰队。因此,法军特别是其海军对英国充满了仇恨。

在这种情况下,此次的“火炬行动”,英军特意让美军充当主力,希望以此避免法军的激烈抵抗。

其实,这时的法国除了德国的傀儡维希政权,还有一支抵抗力量——由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总部在英国伦敦。

美国陆、海军高层将领们原本都倾向于实施法国登陆战役,为此就需要“自由法国”的积极配合。1942年7月13日,戴高乐应邀与马歇尔共进午餐。他在马歇尔那里见到了刚刚被任命为欧洲盟军总司令的艾森豪威尔。在用餐过程中,戴高乐一直等着马歇尔谈起在法国登陆一事,但直到午餐结束也没有下文。不久后他才获悉,美英已经放弃登陆法国计划,而改为先在北非登陆。

参加“火炬行动”的盟军战舰有数百艘,编为3个特混舰队:

东部特混舰队由英国海军少将巴勒指挥,输送赖德少将指挥的美英混编部队前往阿尔及尔登陆;

中部特混舰队由英国海军准将特鲁布里奇指挥,输送弗雷登道尔少将指挥的美军第2军在奥兰登陆;

西部特混舰队由美国海军少将休伊特指挥,输送巴顿少将指挥的美军前往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登陆。

盟军首批登陆部队为10.7万人。

维希法军在盟军登陆区域有约12.5万士兵和海岸炮、210辆坦克、500架飞机。此外,卡萨布兰卡还有10艘军舰和11艘潜艇。

为配合登陆作战,盟军指挥部决定使用英美空降兵配合中路特遣部队夺取德军纵深内的机场和重要目标。美军伞兵第503团第2营于1942年秋天抵达英国,编入英军第1空降师。

1942年10月22日和26日,东部、中部特混舰队分别自英国启航,西部特混舰队自10月23日从美国启航。11月4日,载着登陆部队的运输船分别从美国港口和英国港口出航。

11月5日,美英两军会合后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向东航进,驶至预定登陆地段以北海域后转向南航,途中未遇阻挠。

11月7日21时,在英格兰西南部康沃尔半岛的圣伊瓦尔和普雷登纳克机场上,美军运输机第60大队的几十架C-47运输机运载美国伞兵第503团第2营的士兵起飞,其目标是夺取2413公里外的奥兰附近的机场。这是二战期间最远航程的空降作战。运输机全部升空后,由英国皇家空军的“喷火”式和“波”式战斗机护航。飞行编队到达比斯开湾上空时,护航战斗机返航,C-47飞机继续向前飞行。

当天夜间,各舰队抵达登陆战役指定海域。战役的航空兵保障由西部空军司令部(保障卡萨布兰卡、奥兰登陆)和东部空军司令部(保障阿尔及尔登陆)分别负责。

第一梯队登陆部队有6个加强师,其中包括2个装甲坦克师,共10.7万人(卡萨布兰卡3.5万人、奥兰3.9万人、阿尔及尔3.3万人)。

美英盟军虽然希望法军不抵抗,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出动舰载机对法军机场进行了大规模空袭。

11月8日凌晨,美军一个F4F“野猫”战斗机中队突袭了摩洛哥拉巴特-塞尔机场,摧毁了24架马丁-167轰炸机和3架法曼运输机。法军战斗机未能升空。

与此同时,美英盟军把数百万份法语和阿拉伯语传单投放到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城市。盟军在传单中表示不希望与法军交战,敦促法国士兵放下武器。

然而,许多法军地面部队和几乎所有空军力量都参加了战斗。美英盟军发起攻击之后,法军维拉克中尉驾驶寇蒂斯-75战斗机在卡萨布兰卡上空击落了一架美国海军的“翠鸟”舰载侦察机,造成了盟军的第一个损失。

美军在空袭卡兹机场时,遭到了法国战斗机的激烈反击。在空战中,法国和美国各有两架战斗机被击落,美军飞行员奥古斯特中尉和希尔兹中尉跳伞逃生,成为法军的俘虏。

美军的一个“无畏”俯冲轰炸机中队袭击了停泊在码头上的“让·巴尔”号战列舰,但没有一枚炸弹命中目标,法军的高射炮火却击落了3架轰炸机。

03/

登陆北非,为登陆法国诺曼底积累经验

11月8日凌晨,在空中力量的掩护和战列舰、运输船的护送下,盟军开始在卡萨布兰卡、奥兰、阿尔及尔登陆,“火炬行动”正式开始。

登陆部队接到命令,如果法军的海岸炮兵和舰艇不开炮,则不得射击。盟军登陆只遇到了轻微的抵抗。

登陆行动在三个海滩进行,两个在阿尔及尔以西,一个在以东。登陆部队由美国第34步兵师司令查尔斯·赖德少将指挥。英军第78步兵师第11旅团在右侧海滩登陆;来自美军第34步兵师的第168团战斗队登陆中滩;来自美军第9师的第39团战斗队登陆左侧海滩;来自英国的第36旅团第78步兵师在浮动预备役中待命。

尽管有些登陆地点是错误的海滩,但没有遇到法军的抵抗,一名法国指挥官投奔盟军。唯一的战斗发生在阿尔及尔港,两艘英国驱逐舰试图将一队美国陆军直接降落在码头上,法军的炮火阻止了一艘驱逐舰登陆,但另一艘的250名美军士兵得以下船。美军迅速向内陆推进,法军朱因将军于18时投降,交出了阿尔及尔城。

法国空军的抵抗最为坚决。11月9日,法军15架轰炸机在16架战斗机的护航下,袭击了摩洛哥海岸线附近的美军运输船和驳船。美军起飞8架“野猫”战斗机进行拦截,法军轰炸机返航。双方的战斗机进行了激烈的空战,法军有4架战斗机被击落,两名飞行员丧生,另外两人跳伞逃生。美军虽然有几架战斗机被击伤,但没有战斗机被击落。

盟军于10日占领奥兰,11日占领卡萨布兰卡。

在罗斯福和丘吉尔的支持下,艾森豪威尔与维希政府武装力量总司令达尔朗海军上将(在阿尔及利亚)达成协议,承认他为法国在北非的“高级专员”。作为回报,达尔朗命令在北非的所有法国军队停止对盟军的抵抗,转而合作。交易于11月10日达成,法国的抵抗于当日夜间停止。

盟军没有给“自由法国”提供任何角色,这深深地冒犯了戴高乐。美国媒体则对盟军达成“达尔朗协议”提出抗议,指出罗斯福与希特勒的法国傀儡进行了无耻的交易。但艾森豪威尔认为,他的部队要在突尼斯与轴心国作战,而不是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与法国人作战,因此他别无选择。

12月24日,法国抵抗战士费尔南德·邦尼尔·德拉夏贝尔刺杀了达尔朗。吉罗接任了他的职位。

希特勒得知达尔朗倒戈后,立即下令占领维希法国,并将德军派往突尼斯。轴心国利用盟军没有从海上入侵突尼斯的机会,于11月11日派遣空降兵,占领了比塞大等突尼斯两个基地,从而大大增加了盟军在北非进一步行动的困难。

11月11日上午,美军舰载机空袭了马拉喀什机场,击毁了停放在地面的3架轻型轰炸机。数小时后,法军司令部向盟国发送了一份声明,表示已经准备好达成停火协议。

盟军占领阿尔及利亚各主要基地后,开始向突尼斯推进,至11月25日已接近比塞大,在此遭到德意联军的阻击。

到12月1日,盟军连同第二梯队在内已有253,213人(106,760名英国官兵,146,453名美国官兵)在北非登陆。

登陆战役成功后,盟军控制了北非的一些重要战略基地,使盟国能够通过苏伊士运河从大西洋向印度洋进行海上运输。

北非登陆战役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登陆舰艇“由舰到岸”的大规模渡海登陆战役。这场登陆战在战役组织和装备使用等方面为其后的西西里岛登陆和诺曼底登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