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对等关税下,肝素出口企业怎么办

点击次数:75 发布日期:2025-08-06

肝素是一种高度硫酸化的糖胺聚糖,具有抗凝血、抗血栓的核心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血液透析及体外循环等领域,因为最早是在肝脏中被发现的,所以叫肝素。目前制备肝素的主要途径是从猪小肠中提取,因此上游主要是生猪养殖业。

目前,中国生猪年出栏量占世界的50%以上,得益于庞大的生猪养殖量,中国肝素原料供应充足;国内肝素生产企业通过不断更新设备和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目前中国肝素产品已通过FDA和欧盟COS等多个国际权威认证。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生猪养殖-原料提取-深度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规模化生产使原料成本较欧美国家低30%-40%。因此,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肝素生产国和出口国,约占全球肝素原料药出口量的70%-80%。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医药市场,由于肝素供应链无法满足其国内需求,因此其肝素需求量(年均50万亿单位)的80%依赖进口,特别是来自中国的进口。

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使其成为美国医疗机构的主要供应商,但这也形成双向依赖:对于美国来说,其本土无规模化原料生产能力,替代供应国(如西班牙、巴西)产能不足中国1/3,短期内无法完全替代中国肝素进口。同时,对于中国肝素出口商而言,美国市场贡献中国肝素出口收入的35%,关税敏感度高于其他市场。

近几年,随着公共卫生事件发展,全球肝素行业经历了大起大落,从2016年低谷的3380美元/公斤一路走高到2021年7月的1.5万美元/公斤后,又在2023年10月降到4805美元/公斤。受此影响,2024年肝素生产企业均业绩大幅下降。更雪上加霜的是,此次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与以往往往豁免药品不同,将生物药品也纳入了征税范围。

一旦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关税政策调整可能直接影响到中国肝素的出口。特别是如果美国对中国肝素加征关税,将直接提高中国肝素在美国市场的售价,降低其竞争力,甚至可能导致美国进口商寻找其他替代品或供应商。美国作为中国肝素的最大进口国,其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中国肝素出口企业的影响尤为显著。

对于原料药生产企业来说,这类企业主要从事肝素原料药的提取和生产,是中国肝素出口的主力军。关税上调将直接增加其产品的出口成本,降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对于那些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原料药生产企业来说,关税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其业务造成重大冲击。

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肝素原料药的供给端高度集中在中国。除了西班牙的Bioiberica公司之外,TOP5的其他四家都是中国公司,其中海普瑞占据了全球肝素原料药40%的市场。但肝素制剂领域主要集中于依诺肝素钠注射液,和原料药有所不同的是,制剂领域的龙头是跨国大药企赛诺菲。对于中国肝素产业来说,制剂是短板。

但随着肝素制剂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制药企业开始涉足肝素制剂的生产和出口。与原料药不同,这些企业不仅需要将原料药加工成制剂,还需要承担国际市场的营销和售后服务等职责。关税上调将增加其产品的整体成本,影响其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价格和市场占有率。

假设美国对中国肝素加征25%关税,中国出口企业成本平均增加5-8美元/千克,终端售价上升将削弱价格竞争力。制剂企业面临成本倒逼压力,可能加速产业向印度等新兴市场转移。同时,西班牙Sandoz、法国Stada等企业或借机扩大产能,抢占市场份额。

面对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中国肝素出口企业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一方面,企业可以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美国客户的粘性,力争将尽量高比例的关税负担转嫁出去;另一方面,必须未雨绸缪,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和内需,构建"国内制剂市场培育+国际原料"的双轮驱动模式,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分散经营风险。2023年,国内肝素制剂市场规模突破50亿元,这一战略具有良好基础。

中美贸易摩擦短期内将加剧中国肝素出口企业的成本压力,但长期看有助于倒逼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创新突破资源约束、拓展多元化市场、强化供应链韧性,中国有望从"肝素原料供应国"向"全球肝素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预计2035年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将达4亿),肝素类药物市场将持续扩容,肝素生产企业仍面临较为稳定的市场需求。